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咨詢服務機構

政策文件

政策文件

淮北市烈山區:對新通過國家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認證的企業,給予20萬元的一次性獎補!

  • 千石科技
  • 烈山區人民政府
  • 2022-09-14 09:19:37

近日,烈山區人民政府印發關于財政獎補支持政策(47條)下的通知。通知稱:淮北市烈山區支持兩化融合。對實施“深度上云”并通過評定的企業,給予1萬元的一次性獎補。對新獲得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工業互聯網類試點示范企業和大數據產業發展試點示范項目,分別給予國家級50萬元、省級30萬元的一次性獎補。對新通過國家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認證的企業,給予20萬元的一次性獎補。對新獲得優秀工業APP和工業APP創新應用示范、工業APP優秀解決方案的企業,分別給予國家級20萬元、省級10萬元的一次性獎補。具體內容快隨著千石科技來看看吧!

政策專人免費指導電話:023-67539092

淮北市烈山區:對新通過國家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認證的企業,給予20萬元的一次性獎補!.jpeg

《財政獎補支持政策(47條)下》

43.支持企業兼并重組。對行業龍頭企業、上市公司、骨干企業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資源,重組成功并通過認定且符合一定條件的工業兼并重組項目,兼并方當年實際出資人民幣達到2000萬元、5000萬元、1億元、3億元、5億元的,分別給予兼并后企業20萬元、50萬元、100萬元、150萬元、200萬元一次性獎勵。(淮政〔2020〕22號,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負責,咨詢電話:3198213)44.支持企業開拓市場。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參加國家部委、省政府以及省級以上行業協會舉辦的展銷會、博覽會,按場地租賃費、布展費最高30%,給予最高20萬元的補貼,每戶企業每年合計補貼最高50萬元。對參加央視“精品安徽”集中宣傳推介的,按廣告費的35%給予補貼。(淮政〔2020〕22號,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負責,咨詢電話:3192112)45.支持產業創新載體建設。對新認定的制造業創新中心,給予國家級500萬元、省級50萬元的一次性獎補。對新認定的新型工業化優勢產業示范基地、特色產業示范基地,給予國家級100萬元、省級50萬元的一次性獎補。對列入省《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實施方案》的縣區、開發園區,按省級支持資金,由市財政給予一定配套。(淮政〔2020〕22號,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負責,咨詢電話:3198553)

46.支持產業核心技術攻堅。對企業和研究機構聯合揭榜,在工業基礎領域、“四基一高一大”產業和5G應用、集成電路、虛擬現實技術、智能機器人、生命健康、氫能源和能源材料等領域,進行關鍵技術、共性技術攻關的,按實際研發投入最高30%,給予最高500萬元的一次性獎補。(淮政〔2020〕22號,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負責,咨詢電話:3198553)

47.支持“三首”產品發展。對經省級認定的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軟件“三首”產品研制和示范應用企業,分別按省財政獎補資金最高50%配套,給予合計最高200萬元的一次性獎補。對市內企業投?!叭住碑a品推廣應用綜合險的,按年度保費最高15%給予補貼,補貼時限為一年,每個企業每年保費補貼最高100萬元。(淮政〔2020〕22號,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負責,咨詢電話:3198208)

48.支持產業集群加快發展。對縣區、開發園區參與全市產業升級“個十百千”工程的首位(高成長)產業,按照雙向約束原則,每年對其發展質量進行績效評價,評估得分超過80分的,給予一定的用地指標獎勵。(淮政〔2020〕22號,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負責,咨詢電話:3198213)

49.支持智能化改造。對年度購置工業機器人(自由度≥4)的企業,按購置金額最高10%給予一次性補助,單個企業補助最高200萬元。對申請經國家及省備案的專業化服務機構,開展技術、產品、工藝、信息化等對標診斷服務的企業,按診斷服務費用最高50%,給予最高10萬元的補助。對新獲得國家智能制造試點示范(應用)項目,給予企業100萬元的一次性獎補。對經省新認定的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分別給予企業50萬元、30萬元的一次性獎補。(淮政〔2020〕22號,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負責,咨詢電話:3198208)

50.支持兩化融合。對實施“深度上云”并通過評定的企業,給予1萬元的一次性獎補。對新獲得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工業互聯網類試點示范企業和大數據產業發展試點示范項目,分別給予國家級50萬元、省級30萬元的一次性獎補。對新通過國家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認證的企業,給予20萬元的一次性獎補。對新獲得優秀工業APP和工業APP創新應用示范、工業APP優秀解決方案的企業,分別給予國家級20萬元、省級10萬元的一次性獎補。(淮政〔2020〕22號,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負責,咨詢電話:3198210)

51.支持精品制造。對主持制定(排名前三位)國際標準、國家(行業)標準、地方標準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下同),分別給予每個標準100萬元、50萬元、20萬元的一次性獎補。對新獲得(新認定)的中國質量獎、中國工業大獎、省政府質量獎、中國馳名商標,分別給予100萬元、100萬元、50萬元、50萬元的一次性獎補。對新認定的“安徽工業精品”、省級新產品、省制造業高端品牌培育企業,分別給予10萬元、6萬元、10萬元的一次性獎補。對新認定的省級商標品牌示范區和示范企業,分別給予30萬元、1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對新認定的技術創新示范企業、標準化示范企業、質量標桿企業,分別給予國家級50萬元、省級3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對新認定的消費品工業“三品”示范企業、企業技術中心、工藝美術大師示范工作室,分別給予國家級50萬元、省級30萬元、市級1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淮政〔2020〕22號,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負責,咨詢電話:3198553)

52.支持綠色制造。對工業企業實施節能節水改造、工業清潔生產、工業污染防治、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節能信息化服務平臺等項目,按固定資產投資最高10%,給予最高200萬元的一次性獎補。對新認定的綠色工廠,分別給予國家級50萬元、省級30萬元、市級1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對新認定的國家級綠色設計產品、綠色供應鏈,分別給予3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對產品、裝備、技術、項目列入當年《安徽省工業領域節能環保產業“五個一百”推介目錄》的工業企業,單款產品、裝備、技術、項目給予最高10萬元的一次性獎補,單個企業獎補數量最多3個。(淮政〔2020〕22號,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負責,咨詢電話:3198552)

53.支持服務型制造。對新認定的服務型制造企業(平臺)、工業設計中心,給予國家級50萬元、省級30萬元、市級1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對在國家、省工業設計大賽中獲獎的企業或單位,按照大賽所獲獎金最高30%給予獎補。對經

政府部門批準獨立舉辦工業設計賽事的,按賽事舉辦費用最高50%,給予最高30萬元的補助。(淮政〔2020〕22號,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負責,咨詢電話:3198206)

54.支持信息產業發展。對新落戶我市的全國電子信息百強企業、軟件百強企業、互聯網百強企業,給予100萬元的一次性獎補。對首次進入安徽省重點電子信息、軟件企業名單的企業,給予30萬元的一次性獎補。對新獲得省級優秀智能硬件產品的企業,按省獎補資金最高50%,給予每個產品最高不超過20萬元的一次性獎補,單個企業獎補數量最多3個。對新評定的國家級新型信息消費示范項目,對新認定的省級新型信息消費體驗中心、新型信息消費創新產品,分別給予30萬元、20萬元、6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同一企業只獎補一個。(淮政〔2020〕22號,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負責,咨詢電話:3198225)

55.支持優質小微企業。對我市認定的優質小微企業,按銀行同期基準利率給予上一年新發生流動資金貸款利息50%貼息。貼息額不超過企業當年上繳的各項稅收總額市級留成部分。(淮經信民營〔2020〕1號,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負責,咨詢電話:3193529)

56.支持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對獲得國家級、省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的,分別給予一次性獎補50萬元、20萬元。(淮經信民營〔2020〕1號,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負責,咨詢電話:3198211)

57.支持在省股權托管交易中心掛牌的中小企業。對在省股權托管交易中心掛牌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每戶給予一次性獎補10萬元。(淮經信民營〔2020〕1號,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負責,咨詢電話:3193529)

58.支持創業創新。對國家級、省級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分別給予一次性獎補50萬元、20萬元。對獲得“創客中國”安徽省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安徽省工業設計大賽一、二、三等獎的項目,分別給予獎補20萬元、10萬元、5萬元。(淮經信民營〔2020〕1號,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負責,咨詢電話:3198211)

59.支持新進入省民營企業100強的企業。對當年新進入全省民營企業100強的工業企業,給予管理團隊20萬元一次性獎補。(淮經信民營〔2020〕1號,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負責,咨詢電話:3193529)

60.持續推進外貿主體培育。把全市有出口能力、出口意愿的企業培養成外貿企業。建立已獲得對外貿易經營權和有進出口實績企業數據庫,開展分類指導和培育。積極開展外貿政策宣講和進出口業務培訓,3年累計培訓企業不少于300家次,鼓勵和幫助獲權企業實現進出口“零突破”,對當年新發生實績的外向型項目,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對年出口300萬美元以上的企業實行個性化服務和跟蹤調度,采取產品優化升級、拓展一帶一路新興市場、總部業務回轉等措施,充分挖掘骨干企業出口增長潛力。設置外貿進出口企業上臺階獎,對出口額初次達到1000萬美元、3000萬美元、5000萬美元,分別10萬元、20萬元、30萬元的資金支持。(淮辦發〔2020〕25號,市商務局負責,聯系電話:2990025)

61.助力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加大展會推介宣傳力度,幫助企業開拓新興市場。對企業參加境外展會的相關費用給予相應補貼。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組織開展“一帶一路”國際市場開拓行動,每年篩選推薦100個左右境外展,遴選20個左右重點展,組織企業抱團參展,開展“一帶一路”貿易推廣和對接活動。選取20個重點市場、30個潛力市場作為我市國際市場重點開拓區域,持續推進品牌經貿促進活動。充分利用廣交會、華交會等境內展會,拓展企業外銷渠道。幫助指導企業利用關稅減免優惠政策和“單一窗口”等通關便利化措施,宣傳推廣優惠原產地政策,擴大對外市場出口。支持有實力企業建立海外營銷體系,對出口企業品牌和知識產權發展給予支持,對重點企業產品國際認證、境外專利申請、境外商標注冊給予補貼支持。(淮辦發〔2020〕25號,市商務局負責,聯系電話:2990025)

62.積極發展外貿新模式新業態。積極貫徹落實國家發改委支持皖北地區發展24條,引導企業開展跨境電商和技術文化、旅游信息和服務外包等新型國際貿易。落實省級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政策,支持縣區建設省級跨境電商產業園區,力爭跨境電商年交易額增長50%以上。對省商務廳認定的省級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區給予一次性50萬元支持。支持擴大技術和文化貿易,對經認定的省級技術貿易、文化貿易項目實施企業,且當年進出口額增量超100萬美元以上的,一次性資金支持20萬元。支持跨境電商企業使用海外倉和進口保稅倉。完善跨境電商統計監測體系,設立跨境電子商務運行監測點,鼓勵開展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實施校企合作培養跨境電商人才。培育信息技術服務外包示范企業。引導支持符合條件的加工貿易企業轉型升級。(淮辦發〔2020〕25號,市商務局負責,聯系電話:2990025)

63.推動進出口平衡發展。努力擴大進口,充分利用國家進口貼息、免(減)稅等政策,支持外貿企業擴大產業升級急需的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進口規模。積極協調省發改委增加對我市企業進口煤炭、棉花的配額,滿足企業生產需求。加快消費升級需求迫切的民生產品進口。支持有需求的企業申建各類進口指定口岸和各類海關監管場所,擴大現有各類進口商品交易范圍和總量,積極組織各類企業參加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與境外參展商開展采購對接,建立進口商品直銷渠道。(淮辦發〔2020〕25號,市商務局負責,聯系電話:2990025)

64.加快對外貿易平臺建設。主動對接自貿區蚌埠片區適時啟動聯動創新區的建設,復制推廣自貿區成功經驗,提高我市投資自由度和貿易便利化水平。抓住國家發改委支持皖北地區發展24條機遇,謀劃建設淮北B型保稅物流中心和淮北綜合保稅區,構建我市外資外貿高質量發展新平臺。積極開展省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創建活動,著力打造生物醫藥化工、食品加工、電子信息、汽摩配件等縣域特色產業外貿基地和出口示范區,支持有條件的基地申報國家級項目。充分利用發揮青龍山無水港作用,大力支持進出口海鐵聯運物流業務,出臺《海鐵聯運獎補資金實施細則(試行)》,鼓勵具有實力的貨代企業來淮北投資,支持淮北市周邊地區的企業在淮北海關報關,開展海鐵水聯運業務。支持企業根據進出口需求建設保稅倉庫,對經海關驗收新建且運營正常的公用型保稅倉庫和自用型出口監管倉庫,給予投資建設費用10%的一次性補助。(淮辦發〔2020〕25號,市商務局負責,聯系電話:2990025)

65.支持防范化解外貿風險。密切關注中美貿易摩擦,穩定對美出口水平。針對對美進出口的實績企業,開展“一對一”聯系幫扶行動,建立重點外貿企業信息庫,準確掌握企業外貿運行情況,指導企業通過與進口商共擔關稅和產品創新、拓展市場、投資合作等途徑,搶抓出口訂單,確保持續穩定增長。加強進出口運行分析和預警監測,加強對我市受摩擦影響企業的培訓和指導,幫助企業應對經貿摩擦不利影響。對因關稅調整而受到沖擊的產業、企業提供救助,提高外貿企業抵御風險能力。支持企業應對國外“兩反一?!闭{查,協助省公平貿易局開展貿易救濟調查,積極落實貿易救濟和法律援助措施,維護重點產業安全。(淮辦發〔2020〕25號,市商務局負責,聯系電話:2990025)

本文轉自于烈山區人民政府

在线观看尤物视频_国产一级高潮a级片_天天干天天色天天射_国产精品高清hd推油